二维码

官方公众号

二维码

青岛政策通微网页

banner
当前位置 :首页> 专家观点

黄益平:资本项目开放是中国必然的选择,不必等待最佳时机

时间:2020-09-09 00:00 来源:未知 点击:3203

9月6日,以“ 新金融、新开放、新发展”为主题的2020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在北京举办。北京国发院副院长黄益平表示,资本项目开放是中国必然的选择,从时机选择上来说,可能不存在最佳时期。他指出,在经济环境不那么理想的时候进行资本项目开放,会更加重视风险因素,也许是更佳的时机。

资本项目要不要开放?黄益平认为,从大的方向看,我们过去四十几年的成功,来自于改革开放。改革就是走向市场经济开放,就是融入世界经济。所以在大的方向看,我们要进一步开放,包括资本项目。

应该什么时候开放?黄益平表示,有的认为现在应该抓紧开放,有的认为现在不是好时机。根据金融理论,开放最合适的时间是宏观经济环境比较稳定的时候,即增长比较强劲,通胀比较稳定,财政比较平衡,国际收支有一定的盈余,货币没有被明显高估。

然而,黄益平指出,过去几十年,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开放经验表明,在时机良好时选择资本项目开放也会带来一些风险。原因就在于经济金融环境。经济增长非常强劲,资产市场非常繁荣,货币也不断升值,看起来都是好消息。但实际上很多国家最后反而落到了金融危机的地步。原因就在于大量资本流入时经济繁荣过热,很容易形成泡沫。

“在经济金融环境不是那么美好的时候放开,会提高我们对风险因素的防范和处置,使开放更加稳健、可持续。”他说。

如果决定了要放开,应该怎么做?黄益平表示,对有些国家来说,资本的大进大出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。他建议,我们可以在开放的同时,采取一些宏观审慎的政策。比如征收托宾税,即资本的流入和流出,都征收0.1~%0.2%的税收。

黄益平强调,我们的经济开放和金融开放,大致应该遵循一个原则,即先实体后金融,先国内后国际,先汇率后资本。

“首先,把国内的实体经济问题,比如贸易问题、财政问题都解决之后,再考虑金融开放。而在金融开放方面,我们首先考虑解决国内的利率和市场机制的问题,再考虑对外的部分。而在对外的部分,我们首先理顺汇率的机制,再放开跨境资本的流动。”黄益平说。

最后,黄益平总结,第一,资本项目开放,而是中国必然的选择。第二,从时机选择上来说,可能不存在最佳时期。如果在经济环境不那么理想的时候开放,我们会更加重视风险因素,也许是更佳的时机。最后,在开放的过程中还是要走的更加稳健。在宏观审慎方面要采取很多的措施。